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.jpg
跨界的基因
文章来源: 2013-12-02


本刊记者  黄天玉
 
    跨界,愿意去尝试的大有人在,但并不是谁都能玩得转。
    最近,纽约时尚品牌数字研究智库L2创始人、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临床营销学教授Scott Galloway表示,相信苹果公司将进军时尚领域。实际上,苹果公司曾在1986年对时尚领域有所涉足,推出了一些男女服装和童装,但这次跨界被认为是个败笔。
    而在Scott Galloway看来,近期苹果开始挖角Burberry和开云集团旗下品牌Yves Saint Laurent首席执行官的举动,说明苹果已经具备了奢侈品品牌的一切基因——一个有故事的创始人、用户体验、品牌价值、对零售网络的直接控制,以及带领品牌进入时尚领域的人才。
    像苹果一样,汽车、电子产品品牌试水服装领域的例子并不少见。BMW在北京东方新天地开设宝马服饰店,新款宝马跑车搭配商务休闲男装,既相得益彰又不失新鲜感。苹果的老对手三星也拥有自己的女装品牌ALCEE,该品牌已于2012年进入中国市场。
    打跨界主意的国内服装品牌也不少,其中不乏一些成功案例。例如,白领曾与化妆品品牌雅诗兰黛合作,在北京庄胜崇光百货开设“白领生活情景方式店”。
与BMW、三星不同,国内服装品牌的“跨界”更多的是一次短暂的“跨界营销”,新鲜有余,后劲儿不足。这或许就是跨界营销的宿命,如烟花般绚烂多姿却也转瞬即逝,而跨界营销的关键就在于,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程度的“品牌联想”。
    很多强势品牌之所以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,是因为其品牌丰满度较高,并能引起消费者的丰富联想。就像说到麦当劳,消费者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“汉堡包”。而一个品牌具有积极、正面的联想,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购买理由,也是品牌忠实度的基础。
    与苹果进军时尚领域的前提一样,跨界营销的“品牌联想”也需要具备基因。包括各跨界体的消费群体具有共同特征,如白领发现其VIP顾客与雅诗兰黛的消费群体都是高端顾客层,并以中年知识女性为主;各跨界体的品牌理念要类似,如阿玛尼和奔驰都提倡简洁,合作推出了一款跨界跑车;各跨界体还要达到用户体验的互补,如服装与电子产品就是外在审美和内在功能的互补。
 
 
《纺织服装周刊》版权及免责声明: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纺织服装周刊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,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纺织服装周刊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:010-85872143
 
相关文章
更多资讯
组织架构 | 版权声明 | 订阅中心 | 联系我们 | 诚聘英才 | 关于我们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《纺织服装周刊》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
京ICP备11016217号-19 京ICP备11016217号-23 京ICP备11016217号-26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